酷安APP 发现科技新生活

我从八年前的手机,看到了未来的影子...

章鱼fish

2024-02-26 小米14

前言:
有时候不太能接受 2016 年是八年前。
那年的机圈打的有多凶?
就这么说吧,我提三个关键词,你就知道了:
1. AI 交互 ②真全面屏 ③徕卡联名。

是不是很熟悉?
那时候酷安还叫酷市场,Android 吧也很热闹,乐视在各个渠道疯狂植入广告,小米旗舰咬着牙卖 1999,魅族的腰圆键成了“大众脸”,魅蓝还能跟红米打的有来有回,一加的配置也是同档无敌,徕卡说的也还是华为...
那时一些数码顺口溜就已经出来了:先有 XX 后有天,徕卡双摄赛神仙...
哦,还有这段话,如果那时的你爱逛数码论坛,你肯定记得:

哦,差点忘了,当年的“四大旗舰”测评,基本上没华米OV 的事情,基本是 三星、LG、HTC、iPhone 的对决。

过完年,跟着我一块扎到 2016 的时光里,逃避一下“想换机器但是没有舍不得”的现实吧。

不知从何时起,各大厂商就开始卷起了“首发芯片”的浪潮。
那时的搭载高通新U的旗舰还是上半年发布,于是 2016 年 2 月,几家厂商抢起了骁龙 820 的首发。
有些产品,它本身就很有意思,厂商并不在意“首发”的噱头,没错,我说的是 LG G5。
那时候许多用户仍习惯扣后盖换电池,然而不可拆卸式后盖是当时的趋势, 很多用户感到失望、不方便。
而 LG 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方案:

2016 年 2 月 21 日,LG G5 在MWC亮相,在展会上,这款手机尽显锋芒,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它不仅荣获主办方评选的年度最佳智能手机,更是抢尽了Galaxy S7的风头,展现出无可匹敌的魅力。

这个原装的“下巴”叫做“魔力槽”(Magic slot),用户取下后可以自行更换电池。

而这个“下巴”还能替换成其他模块,例如官方的 Hifi 模块、相机模块(没错,就是带快门、变焦键的那种)。
除了本身的创意模块化设计,LG G5的参数也不输给主流旗舰,例如 2K LCD 屏幕、主+超广角双摄等,甚至 LG 还为这款 LCD 手机做了息屏显示——将屏幕中心的一块区域做了单独的背光。

在G5 亮相的第二天,Galaxy S7 系列也登场了。
该系列分为直屏的 S7 和曲面屏的 S7 Edge,在那个年代,曲面屏就是高端的象征——例如同年的vivo Xplay 5/6、小米 Note 2、华为 Mate 9 等。

当然,曲面屏设计在 2015 年的 S6 已经惊艳过众人了,S7 Edge 的设计并没让人感到意外,它更多是对上一代的小修小补——例如支持 IP68 防尘防水、息屏显示、曲面后盖等等。

不过 S7 也有让人遗憾的地方——据说是为了兼容 2015 年的 Gear VR,采用了 Micro USB 接口,在同年的旗舰设备显得格格不入。
(顺带提一下,那年发布的两款影音旗舰,vivo Xplay5 和 Xplay6 也是 micro USB 机皇。)

2 月的 S7 系列和 G5 系列吹响了火龙 820 大军的号角,接踵而至的是争首销的小米和乐视。
2016年2月23日,售价1999 元的乐 Max Pro首销 骁龙 820,比 小米5 的发布仅仅早了一天——这也是国内厂商第一次在“首发”这种事上打起仗来,因为那天限量 1000 台出售的乐 Max Pro而后续也没有关于这款手机的消息...

不过小米5 也算是吃上了热乎的蛋糕,3月1日量产版开售,而搭载 820 的量产版乐视 Max2 到了4 月才发布。
小米 5 本身不算一台很有意思的产品,倒是宣传让人挺难绷的:“十余项黑科技,很轻狠快。”

用后来的话来评价就是:
没活可以去咬打火机。
那年的小米,为了保住 1999 的名头牺牲了太多,低配版 32G +降频 820 丐中丐配置。
参数不亮眼就算了,即便是 2499 的顶配,运行内存也只有 4GB,对比那年的一加 3 系列来说实在不够意思。
对我来说,小米 5 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陶瓷材质后盖了。
乐视这个“数码圈新人”反而堆料堆的更猛——乐 Max 2上了2K LCD 屏、6G 运行内存、超声波指纹。

不过乐视也起了个坏头,不知出何目的,乐 Max2 成了首批取消耳机孔的手机。

时间来到 16 年 4 月,此时搭载 820 的旗舰机已经大规模上市,而这时候搭载麒麟 955 的华为 P9 系列站了出来,不卷参数,拼影像,拓宽了做高端手机的道路。

2016 年 4月15日,华为在上海大舞台举行了P9系列国内发布会。
P9国行4G+64G全网通版为3688元,3G+32G全网通版为3188元,P9 Plus国行4G+128G全网通版为4388元,4G+64G全网通版为3988 元。
在那个年代,4GB的国产手机 3688 元起售,需要很大的勇气。

P9 系列的底气来自于哪里?
在那个年代,大家形容手机拍照好,要么是“拍星星”,要么是“夜视仪”,然而受限于当时的传感器限制,高感光夜景基本都是手机厂商通过长时间的曝光得出来的结果,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拍照好”其实没有那么有吸引力。
而华为 P9 让人觉得“拍照好”,只用了四个字:

在华为 P9 系列上,徕卡不单单是简单的联名合作,而是深度联调,统一用徕卡镜头的测试标准复用在手机镜头上,在镜头的光学水准、品控、镜头模组的打磨、厚度上都要达到徕卡的要求。

当然,硬件上的所谓打磨对普通人来说感知不强,例如诺基亚和蔡司进行过联名,但是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社会性讨论。

而华为当年在软件层面上加入了徕卡影调和水印,当一张张很有故事感的照片加上左下角的水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拍照好”被具象化了。

一般手机的评论区都是参数讨论,而华为 P9 的评论区底下却有大量的样张分享,每个用户都想把自己镜头下的故事分享出来。
(是不是很熟悉?)

左下角的双摄水印同时带起了一股水印潮流,2016 年往后的所有多摄手机,都会有一个独特的水印。

接下来要聊的Moto Z也跟相机联名,但更特别的是,它的主要卖点是模块化设计,而影像联名的是单独的相机模块。
不同于 LG G5 的拆下巴换模块,Moto Z 的模块通过后盖的触点连接。
Moto Z采用骁龙820 SoC,4GB RAM+64GB 的“标配三件套”,比较有亮点的是5.5英寸 2K OLED屏。为了轻薄,影像模组和电池差点意思(光学防抖+IMX214 f/1.8)、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光学防抖 f/2.2),电池容量为2600mAh,支持5V/3A新一代Moto快充。

在不搭载模块的时候,它是轻薄的骁龙 820 旗舰,而通过触点连接哈苏魔眼模组后,它就是哈苏联名的“卡片机”。

装备上哈苏模块后的Moto Z会弃用后置摄像头而直接使用哈苏模块进行拍摄。哈苏模块的焦段为4.5~45mm(等效35mm焦段:25~250mm),具备十倍光学变焦,光圈:F3.5~6.5,手动ISO最高3200,没有光学防抖,模块配备了一颗电源/录制按键、变焦波轮、氙气闪光灯、辅光灯。

除哈苏模块外,该手机还有电池模块、JBL 音响模块,甚至还有投影仪模块,趣味性十足。
可惜它电池过小,日常体验不佳,挂上电池模块后又太厚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那年夏天的手机很多,品牌也很多,有无边框的努比亚 Z11,有普及 6GB 运行内存的一加 3,有价格真的香的 ZUK Z2。

但是只有一款机型火出了圈,热度差点超过那年的奥运会,没错,它就是 Galaxy Note 7。
只不过,这不是什么好名声。

16 年 8 月 3 日,Galaxy Note7 在英国伦敦和里约内热卢发布,然后开启了它波澜曲折的一生。
说句公道话, Note 7 本身真没什么毛病——近乎完美的质感,高素质 2K 屏,IP68 防尘防水,甚至还上了支持 USB 3.0 的 TypeC 接口。

只可惜它炸了,还炸的很有故事性。
该手机仅发布半个多月,全球首炸就来了。

有一位韩国网民24日上午在一个名为“ppomppu”的网上论坛中上传了7张Galaxy Note7的照片,照片中手机已经被严重烧毁。
一开始,三星还没进行回应,26 日,Note 7 国行发布会正常进行,9 月 1 日,Note 7 国行正式发售。

然而全球各地的消费者不断在网络上发布 Note 7烧毁的图片,迫于压力,9 月 2 日,三星进行全球(除中国大陆)的产品召回和换新。
三星声明,当时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7使用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电池并不存在安全隐患。
到了 9 月 14 日,三星主动更换了国行测试机,重申了正式发售的国行 Note 7 安全无风险。

仅仅4天之后,2016年9月18日中国首炸,当事人称爆炸手机被三星强行收走:

次日,又有一位贴吧用户发文称国行 Note7 爆炸。

就在当天,三星针对 9 月 18 日的手机爆炸事件作出回应:产品损坏是外部加热导致,与产品本身无关。

在接下来的十天,国内网络平台上不断出现用户反馈手机爆炸事件,而三星则在 9 月 29 日发文表明:
Galaxy Note7 国行绝对安全。

然而,在三星多次强调“Note7 国行绝对安全”后,国内仍有多起爆炸事件,甚至有监控记录下了Note 7 在体验店自燃的过程。

纸最终包不住火,10 月 11 日,在接二连三的爆炸事件后,三星终于召回中国大陆地区的 Galaxy Note7 并将该产品停产停售。

此后,多国的民航局及航空公司禁止携带和运输 Galaxy Note7,这场闹剧也算收场了。

当然,有很多人说三星因为这件事情在中国市场失去了消费者的信赖云云,在这里我不多做评价,我唯一知道的是,在 Note7 之后,三星成了对电池安全最严格的手机厂商。
毕竟 2016 年的秋天,对三星来说太艰难了。

那个秋天,iPhone 的升级也是小修小补——除了芯片升级和耳机孔消失,iPhone 7 将 Touch ID 更换成了不可按压式的,而iPhone 7 Plus 则是更新了双摄,并没有突破性更新的地方。

倒是发布会上的 Airpods 开启了 TWS 的时代,那时的人怎么能想到几年后的街头,人们耳朵上挂的几乎只剩下真无线耳机了呢?

而对小米来说,在经历谷底过后,他们终于在那年的秋天看到了曙光——人们从未想过“未来”可以从小米手机上看到。
没错,带来希望的曙光的,正是那台让人们对小米刮目相待的 MIX。
2016 年 10 月 25 日,雷军身穿衬衫搭配牛仔裤,缓缓走入北京大学体育馆,主持小米 Note2 的发布会。

那年小米特别困难,为了提升自己在普通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为红米品牌请了三位代言人:刘昊然、刘诗诗、吴秀波。
而代言小米 Note2 的梁朝伟,则是小米品牌的第一位代言人。
那场发布会,原本平平无奇,甚至台上的梁朝伟还让气氛更加尴尬了:
梁朝伟说自己喜欢滑雪,会在运动的时候记录一下,然而小米 Note2 它没有光学防抖啊!
雷军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介绍了搭载骁龙821的Note2 后,开始介绍起了小米 VR 一体机。
就在大家以为这场发布会接近尾声时,放完 VR 眼镜演示视频后,雷军却话锋一转:

大家认为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雷军说,未来的手机是一块黑黑的玻璃,并在现场点亮了那块玻璃。

雷军骄傲地说:“我相信未来(手机)的方向就是大家(屏占比)不断逼近 99%,做到全面屏。”
这就是2014年雷军拍板决定要做的那款不计商业代价、不以商业目的为驱动、让所有的创新精神能够发挥到极致、他视为一次风险投资的产品。
在 MIX 刚亮相的时候,底下的观众还只是安静地听,认为这只是一款概念产品,直到斯塔克站在台上,点亮屏幕的时候,人们才反应过来:
小米真的做到了啊!
于是发布会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仿佛回到了曾经雷军高喊“碉堡了!!”的时候。
而这款搭载骁龙 821 的首款全面屏手机,4+128G 售价 3499,雷军低下了头,说:“它真的很贵,所以我开玩笑说要不就叫它小米 GUI 吧。”

没地方放听筒怎么办?
压电陶瓷发声!
下巴没地方放电容键,被迫加上虚拟键,遮挡屏幕内容该怎么办?
联系谷歌,不断沟通,突破 Android 对屏幕长宽比的限制,做到 17:9!

没人知晓在这款手机研发的两年过程中,工程师们克服了多少困难,纵使有夏普三面无边框的前辈可以参考,但需要小米自己摸索的地方仍旧很多。
小米 MIX 赢得了整个科技界的尊敬,甚至连美国 TIME 都刊登了 MIX 的发布,TIME 从菲利普·斯塔克出发,高度赞扬了 MIX 的设计,将其称之为“陶瓷技术的革命”。
暂且不去讨论后期小米对 MIX 系列较为失败的经营,至少在那个时候,小米 MIX 带来的巨大影响,给彼时处于低谷的小米带来了很多东西,也带着小米重新冲回全球前五。

但正如雷军所说,MIX 是未来的手机,它并不适合作为一款商务旗舰,而小米 Note2 又明显不够格——小米曾经得罪过供应商,拿不到三星的屏幕,只能用上 LG 提供的柔性屏,素质有点堪忧。

回顾那年,缺乏创新的iPhone 7,因爆炸事件宣布召回的三星Galaxy Note7,致使国际高端手机市场呈现“半真空”状态。
11 月 3 日,华为 Mate 9 系列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了,它填补了那年高端手机市场的空缺。

华为 Mate9 起售价 3399 元,顶配 6+128G 4499 元;Mate9 Pro 4+64G 起售价 4699 元,而 Mate9 保时捷设计售价达到了 8999 元。
对比 Dream it possible 的华为 Mate8,Mate9 有了徕卡双摄和 22.5W的超级快充(他们家 22.5W确实就叫这个名字),而 Mate9 系列首次跟保时捷设计合作,推出了 Mate9 保时捷设计。

Mate 9 Pro(包含保时捷版本)相比标准版,指纹集成在了 HOME 键上,用上了 2K OLED 屏幕,曲率相对当时的三星较小,甚至被人戏称“2.7D 屏”,那时的人们真是“年少不知微曲好,错把高曲当做宝”。

有点可惜的是,Mate9 在机身质感方面表现欠佳,机身上的塑料贴片比较廉价,只有 Mate9 Pro 才拥有一体式金属机身,而同年不少中低端机都用上了一体式金属机身。

Mate9 是华为高端路坚实的一步,开启了华为与保时捷设计合作的篇章;
而荣耀 Magic ,则是 2016 年华为对未来人机交互的思考。
小米 MIX 让那时的人们看见未来手机的外表,
荣耀 Magic 让那时的人们看见未来手机的里子。

2016 年 12 月 16 日,荣耀 Magic 正式发布,同样是“致未来”,它与小米却走了不同的路。
该机采用“八曲面设计”,其实就是前后四曲面,盘在手里就像肥皂一样圆润,舒适。
同样超前的,还有 2K OLED 屏幕和来自华为 2012 实验室的 40W 快充(5V 8A),2900mAh 的小电池只需要 30 多分钟就能充到 90%。

这个漂亮的四曲面设计直到 2020 年的华为 P40 Pro 才再次被人们想起,但荣耀 Magic 最有“未来感”的地方,则是它的系统——Magic Live。
这个系统仅在 Magic 上搭载,不同于 EMUI 和后来的 Magic UI,它主打的就是智能人机交互。
前后双摄,前摄为红外+广角,只为了更好的智慧感知:
拿起手机,眼睛看它的一瞬间,它便自动亮屏;放下手机的一刻,自动熄屏。
甚至,当它感知到屏幕前有多张人脸的时候,弹出的通知也会隐藏详情。

是不是很熟悉?这个功能后来在 Mate30 上重生了。

今天,各家都在做“XX 建议”功能,例如到了车站显示车票,去飞机场显示登机牌,去快递柜自动显示快递码,这些功能 Magic 同样能做到.

而且它还会学习你的使用习惯,推测你会在何时打开何软件,当你处于黑暗环境时,锁屏界面的快捷方式就会变成手电。

它贴心到让人不太放心了,当你聊天提及电影时,它会自动推荐电影...
怕用户不放心,赵明还承诺所有的计算只在本地进行,由海思芯片加密。

在 2016 年,就有厂商做出了如此贴心的人机交互,确实非常超前。
即使到了今天,也有厂商的XX建议功能跟没有一样。
可惜这款手机的工艺制作困难,加上 3699 的高昂售价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再加上较为落后的麒麟 950,最终它的销量并不理想。

如果让我说,2016 年的遗憾就是,那时的许多产品让人看到了未来,却没能走到现在。
小米 MIX 系列开启了全面屏的大门,却止步于 MIX4——没办法,你很难让消费者为不实用的产品掏钱。
小米 Note2 的失败导致 Note3 变成定位线下的低配大屏米6,而 MIX2 成了定位商务的手机。
荣耀 Magic Live 没能活下来,底层甚至止步在 Android 6.0,成为弃子——耗费大量精力却没能换来赞誉的产品,理应及时止损。
荣耀 Magic 用上了落后的麒麟 950,价格也直逼华为 Mate9,没有人会为看不见的未来买单。
甚至连Galaxy Note 系列也被人砍掉了。

那年还有一些产品也停在了过去,例如每月开演唱会的魅蓝,和小米不断打价格战的 360、乐视......

但是小米 MIX 开创的全面屏理念,到今天也没过时,人们到今天还在比手机的边框粗细,挖孔大小,享受着全面屏的视觉盛宴。
荣耀 Magic 上的各种智能交互,如今在新的荣耀 Magic 系列和华为 Mate 系列上也能看见,YOYO 建议饱受人们好评,华为 Mate 的智慧感知给许多用户带来了便利。
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虽然消失了,但是新的 S Ultra 也支持 S Pen,也算后继有人。

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河水蒸发会变成云朵,再重新回到河里。
没什么可遗憾的,过去见不到的,未来总会见到。
#数码纪念碑# #旧机博物馆#